解释如下:↓
螺旋式课程是根据某个学科的「概念结构」,配合学生的「认知结构」,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为目的的一种课程发展与设计。螺旋式课程组织的方式,根据布鲁纳(J.S. Bruner)的教育理论而设计的〔人的研究〕(MACOS)最具代表性,合乎课程组织的继续性(continuity)和顺序性(sequence)等规准。
就课程组织的顺序性而言,学生首先学会探究比较单纯的生命型态如鲑鱼和海鸥,并循序渐进探究更复杂的生命型态如狒狒与爱斯基摩人。
就课程组织的继续性而言,螺旋式课程提供一套具有逻辑先后顺序的概念组合,并让学生在一至两年间学习探究一套逐渐加深加广的复杂概念实例,如生命周期、先天与习得之行为、攻击、适应、自然选择、结构与功能、社会组织、沟通、科技、世界观与价值等。这些概念在螺旋式课程组织下,难度逐渐加深,帮助学生在循序渐进中逐渐熟悉这些概念的意义,且可以透过学习活动,帮助学生作模拟思考、推理假设与重新思考以发现概念之意义,提升学生之认知发展能力,并理解人性特质的基本问题。
螺旋式课程的主要特色包括:
螺旋式课程强调学科基本概念结构与学生认知发展之交互关系,因此重视课程组织的基本概念之重复性并加深加广,是课程设计上的一大贡献。然而其争议是每一位学科专家所拟议的学科基本概念因人而异,难取得共识,而且其概念结构也可能过于艰涩难懂。若未能配合课程推广协助教师进修,则教师不易掌握相关概念之意义,造成课程实施之差距。
布鲁纳, Bruner, 布鲁纳教育论着选(邵瑞珍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p127~128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