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目录 |
Atkinson-Shiff模式之外的另一个主要替代模式是联结论。它在最近15年来逐渐成型。此模式与平术分配处理论有密切关系。它强调,知识是以网络的形式储存在脑内;它不是由一堆规则所构成的系统,也不是由个别的、独立的讯息所组成的贮藏室。依此观点,经验之所以导致学习,是因为它强化了某些联结,并弱化某些联结。例如,小男孩之所以学习到「狗」的概念,可能是因为他看到许多长相显然不同的动物,而人们都称之为「狗」。
每次儿童看到一只新的狗,狗的概念和狗的共同属性之间的联结就会增强,而由于某只狗的独特特徵所造成的错误联结就会减弱。譬如说,有个男孩家中有一只贵宾狗,因此他认为狗是会吠叫、摇尾巴、有卷毛的动物。不过当人遇到更多的狗之后,「吠叫」和「摇尾」两个属性与「狗」的概念的联结就会加强,而「卷毛」属性联结则会随着经验而减弱。此外,狗的其他属性也会强化。到最后,即使儿童以前从未看某种品种的狗,他也能容易辨认出来。同样地,一个小女孩可能可以很有自信地、很正确地使用“went”一字,因为她经常听到这个字,而且发现这个字在她的谈话中非常有用。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她发现了另一个形式:英语的过去式通常是加ed。所以「过去式=-ed」的联结由于经验而强化,其联结强度甚至可能超过现有的「go的过去式=went」的联结。结果,儿童可能开始使用“goed”一字。但是当儿童脑中连结的网络变得更为复杂,而且儿童也发现别人并不用“goed”这种形式,他就能够同时维持两种联结-「go的过去式=went」和「过去式=-ed」,且能运用自如。必须注意的是,即使儿童的句子变得规则化,他并不一定有明显的规则教学或学习。儿童可能是透过直接的经验强化了正确的联结,并减弱错误的联结。
联结论者模式的看法与目前脑研究的发现一致:脑的研究已确定,讯息不是保留在任何单一位置,而是分散在许多的位置,透过复杂的神经路径相联结。然而,联结论对教学和学习的涵义并不明确。其直截了当的应用是,要更强调以经验为基础的教来,而不再强调规则的教学(如文法或算术规则)。不过这个阵营的研究者态度谨慎;他们只是认为联结者模式对以规则为基础的教学的确占有一席之地。
Robert E. Slavin(2005)。教育心理学,页218-219。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