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莲教起事】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白莲教起事

拼音

bái lián jiāo qǐ shì

怎么读

【白莲教起事】 Wiki解释

解释如下:↓


目录

源由

元末,政治腐败,通货膨胀,加上天灾、饥馑、瘟疫流行,各地农民暴动频频发生。汇集这些小暴动而成大势力的是秘密宗教组织─白莲教。白莲教据称缘于南宋纱门茅子元的「白莲菜」。白莲教宣扬说:「天下大乱,弥勒下世,拯救众生。」亦即以弥勒信仰为团结的核心,并以否定现世的弥勒下凡为救赎的基础,身遭统治者的蹂躏的农民很容易接受,声势日大。其后白莲教又加入了源自波斯的摩尼教(明教)因素,而于「弥勒下凡」之外加上了「明王出世」的观念,认为此世有明暗两种势力,明是善,暗是恶,若弥勒下凡,明王出世,则明胜暗,而极乐净土出现。这种否定现状的救赎观使到处散布的农民暴动逐渐集中在白莲教的势力圈中。1351年,黄河泛滥,流民大量产生,元廷徵华北民夫、士兵修筑黄河堤防,白莲教教主韩山童(注1.)欲趁此时机起事,事迹泄漏,韩山童被捕,其妻杨氏带着儿子韩林儿逃往河南。山童门人刘福通等见时机紧迫,乃据颍州(安徽阜阳县)起事,以红巾缠头,故称红巾军,是为冬戏红巾军;稍后,徐寿辉(注2.)等具长江中游的蕲州(湖北蕲春县),亦称红巾军起事,是为西系红巾军。不久西系红巾军推徐寿辉为皇帝,建「天完」国,势力由两湖扩及于江西。1352年,濠州(安徽凤阳县)郭子兴亦以红巾军起事;1353年,私盐商张士诚(注3.)据泰州(江苏泰县)反叛;在这之前,1348年,方国珍以据台州(浙江临海县)起事。几年之间,长江中下游即淮南地区,汉人纷纷起事。

经历

1355年,刘福通等迎韩山童之子韩林儿至亳州(安徽亳县),拥立为皇,称「小明王」,并声称韩林而是宋徽宗的后裔,建国号「大宋」,组织政府。「大宋」势力扩大后,即分三路军北伐。1359年,元军反击,「大宋」势衰,刘福通奉小明王南迁至安丰(安徽临淮县)。西系红巾军徐寿辉1360年为部将陈友谅所杀。陈据将州(江西九江)建「大汉」国。徐部将明玉珍攻陷四川,于徐被攻杀后,独立于四川,称「蜀王」,建国「大夏」。据泰州的张士诚从高邮渡江,陷平江(江苏苏州),称「诚王」,定都于此(1356年),中国又限于群雄割据的局面。在这期间,原属于郭子兴军的朱元璋势力逐渐抬头。

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韩山童、徐寿辉、张士诚

英文关键字:Han Shantong、Xu Shouhui、Zhang Shicheng

出处

李永炽/着。中国全集2历史中国,1982年出版,页189~190。锦绣出版社有限公司。


来源:教育Wiki

相关词语

白发浪潮 白龙鱼服 乙事 俏事 俗事 倚事 像煞有介事 便宜行事 便事 俎豆之事 亿事 判事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