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目录 |
沟通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简称CLT)为英语十大教学法之一,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从课程的设计到教材内容的选择以及活动安排都是以学生的特质、需求、和兴趣为主要依据(施玉惠,2001)。此教学法是要让学生从自然的情境、活动中进行口语的沟通来学习英语,将语言视为教室中的沟通工具而非学习目标,让学习英语不在是为了成绩而学习,而是为了开口沟通而学习。沟通教学法特别强调沟通技巧的训练, 而沟通教学至少应包括文法结构的正确性, 及用语的合宜性才能达成沟通教学的功能(陈淳丽,民87)。(引自徐美雯,民96)
早年的教学法承袭传统观念,是以文法结构为导向,其共通性就是教学单元依文法结构的复杂性和难易度来订定。例如教学单元先安排动词现在简单式的几种用法(如:直述句、疑问句、否定句、祈使句),再进到现在进行式,过去简单式、未来简单式等循序渐进;一次只学一种句型结构,学会了以后再学下一个单元。其教学目标是让学习者能有系统的掌握句型结构及字汇,进而达到能创造出各种合乎文法的句子。此法最大的缺点是过分重视语言形式的习得,忽略语言的沟通功能以及语言使用的环境,以致于学生空有满腹语言知识,却无法应付现实生活沟通(施玉惠,民90)。
1960年代语言学界最重要的论述之一就是琼姆斯基(Chomsky, 1965)的「文章语法构成形式理论」(Aspects of Theory of Syntax)。琼姆斯基所提的「语言能力」(linguistic competence),而非语言结构的熟练度(mastery of structures),其主要论点是人类拥有「与生俱来」语言系统的知识,包括文法、字汇及组合正确句子的能力(林素娥,民89)。这让英国的语言学家们对于语言教学所要培养的能力有了更丰富的看法,并开始质疑结构主义者或是只注意变形语法者,如Chomsky。此时的学者认为语言教学的重心应该摆在建立学生的「沟通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上,而非只注重语法结构的训练。
美国语言学家们也表示,语言的独特性与多变性不是用几个结构性的理论就能笼统概括的。正巧,欧陆的语言学家们所提出的观点也与英美两国对语言教学理论所产生的思潮互相辉映,也就是语言教学的课程内容应该以语言学习者之沟通需求与能力为主。于是沟通教学法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在英、美、欧陆三方教学理论的激荡下诞生了。(引自王玉梅,91)
中文关键字:沟通式教学法
英文关键字:Communicative Language Teaching (CLT)
王玉梅 。沟通教学法对初中资源班轻度智能障碍学生英语学习成效之研究。彰化师范大学特殊教育学系在职进修专班硕士论文。
林素娥(民89)。何谓沟通式教学?英语教学,3(24),29-33。
徐美雯 。探讨沟通教学法对初中学习障碍学生英语学习成效之研究。新竹教育大学特殊教育学系硕士班硕士论文。
施玉惠 。沟通式教学法:针对九年一贯英语新课程。英语教学,3(25),5-21。
陈淳丽(民87)。适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学法。国民教育,1(20),6-12。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