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目录 |
竺道生(355至434年),东晋佛教学者,本姓魏巨鹿(今河北平乡)人。寓居彭城,官宦世家,幼年跟从竺法汰出家,改姓竺。后来从鸠摩罗什译经,是鸠摩罗什的闻名门徒之一。 他主张佛性人人“本有”,认为法显所译六卷《泥洹经》经义不够圆满,提出一阐提迦,即佛教用来称呼不具信心,断了成佛善根的人,也可成佛。此说受到“旧学僧党”的攻击,被逐出建康。后来大本《涅盘经》在凉州译出,其说得到证实,于是在庐山宣讲此经。他的顿悟成佛之说,在南北朝初期曾风行一时。 竺道生是涅盘思想的追随者、倡导者,他融汇毗昙学、般若学和涅盘学三者来发挥其涅盘佛性思想,时人称其为“涅盘圣”。
道生的着作,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佛经义疏,有《维摩经义疏》、《妙法莲华经疏》、《泥洹经义疏》、《小品经义疏》等四部。其中仅《妙法莲华经疏》尚存,其余均佚。另一类为佛教哲学论文,有〈善不受报论〉、〈佛无净土论〉、〈应有缘论〉、〈顿悟成佛论〉、〈佛性当有论〉、〈法身无色论〉、〈二谛论〉等七部。
竺道生最有影响的思想就是佛性论,和以此为依据的顿悟论。
道生把佛陀一代的教法分为善净法轮、方便法轮、真实法轮、无余法轮,世称“生公四轮”。这四种法轮,与慧观的「二教五时」,同为后世判教的渊源,贡献颇大。
《中新历代斯思想家六》商务印书馆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