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鱼鴞】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黄鱼鴞

拼音

huáng yú xiāo

怎么读

【黄鱼鴞】 Wiki解释

解释如下:↓


目录

黄鱼鴞 Ketupa flavipes

基本资料
分类:鸱鴞目,鸱鴞科
体长大小:体长约五十八至六十公分,翼长四十五公分,尾羽二十二公分,为鸱鴞类型中体型较大者。
型态特徵
头部、角羽及腹面均为黄褐色,各羽枝有黑色中轴斑;体背黑褐色,羽毛边缘橙黄色;尾羽暗褐色,有黄褐色横斑;
颜盘橙黄色,眉斑至眼先和喉部是白色;嘴角黑色;脚黄灰色,脚踝上部密布淡黄褐色羽毛。
生态习性
栖息于附近有溪流和湖泊之阔叶林中,牠是一种可同时在昼间及夜间活动的猫头鹰,常静止不动地停栖于树枝上休息,多于傍晚至夜间时飞出觅食。
常捕食鱼类,但也捕食小型哺乳类、鸟类、蛇类、蜥蜴、蛙类及各种甲壳类动物,偶尔会捡食腐屍。 生活于中低海拔靠近溪流的浓密森林中,数量极为稀少。
面临问题
为濒临灭绝的猫头鹰之一,亟需深入研究及保护。<注1>
觅食生态调查
九零年代以前,我国台湾地区尚未有人对黄鱼鴞做过研究,孙元勳先生可以说是先锋。
他针对在溪流水域附近的猫头鹰进行觅食生态调查,从不同水系去解析黄鱼鴞最喜欢的食物,
除了前面所提到的水中的溪虾鱼蟹、陆上的鸟鼠爬虫类之外,最让人意外的是啄开盘古蟾蜍的腹部食用内脏特殊食用行为。
如此特别的行为模式,若人们再不开始保护环境生态,我们的下一代就只能从书中去想像了。<注2>
食茧
黄鱼鴞有种特别的进食行为称之为 "食茧",夜间至溪边等地捕捉食物后,会就近在附近的大石块上进食,然后会将无法消化的鱼鳞、鱼骨、蟹壳等形成食茧吐出,并且在大石块上留下白色排遗。<注3>
关键字
中文关键字:黄鱼鴞
英文关键字:Ketupa flavipes
参考书目

来源:教育Wiki

相关词语

黄金有疵 黄钟毁弃 黄耳传书 黄金满籯,不如一经 黄泉路上没老少 黄柏木作磬槌子 黄连树下弹琴 黄鼠狼给鸡拜年 黄鹰抓住了鹞子的脚 黄页 黄霸 黄百韬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