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异而迁】的解释、拼音

基本信息(拼音、读音等)

词语

见异而迁

拼音

jiàn yì ér qiān

怎么读

【见异而迁】 成语典故解释

解释如下:↓


释义
义参「见异思迁」。见「见异思迁」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见异思迁」之典源,提供参考。 #《管子.小匡》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墅,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1>群萃而州2>处闲燕3>,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4>,旦昔5>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6>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

(1) 士:即今之所谓读书人、知识分子。
(2) 州:聚。
(3) 闲燕:指安静、清净之处。或指学校。此处或以「州处」为断句,「闲燕」属下句。
(4) 弟:通「悌」。顺从、尊敬兄长。
(5) 旦昔:即「旦夕」。朝夕,早晚。昔,通「夕」。
(6) 异物:不同的事物,指非本行之事。〔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国语.齐语六》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见异思迁」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在《管子.小匡》篇中,记载了春秋时,齐桓公问丞相管仲说:「要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安定,成就人民的事业?」管仲回答说:「士、农、工、商这四种身分的人不可以杂处而居,不然就会混乱,无法各司其职。所以圣王的时代,士都住在环境清净的地方、农民一定住在田野乡间、从事劳动的人一定住在官府附近、经商的人一定住靠近市场的地方。士如果能聚居在清幽的地方,那么从早到晚、从小到大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义、孝、敬、爱、悌等处世原则,他们的心就可以安定下来,不会受到别的事物干扰而改变他们的意志。后来「见异思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见异物而迁焉」演变而出,比喻意志不坚定。
书证
  • 01.《照世杯.卷四.掘新坑悭鬼成财主》:「切不可半途而废,蹈为山九仞之辙。更不可见异而迁,萌鸿鹄将至之心。」

来源:成语词典

相关词语

优迁 剧迁公迁 下迁 来迁 见兔顾犬 见几而作 见笑大方 见仁见知 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见义不为,是为无勇 见义勇为 见尧於墙

热门词语
Tip:SC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