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
此处所列为「见异思迁」之典源,提供参考。 #《管子.小匡》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墅,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1>群萃而州2>处闲燕3>,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4>,旦昔5>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6>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
(1) 士:即今之所谓读书人、知识分子。
(2) 州:聚。
(3) 闲燕:指安静、清净之处。或指学校。此处或以「州处」为断句,「闲燕」属下句。
(4) 弟:通「悌」。顺从、尊敬兄长。
(5) 旦昔:即「旦夕」。朝夕,早晚。昔,通「夕」。
(6) 异物:不同的事物,指非本行之事。〔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国语.齐语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