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源
此处所列为「同病相怜」之典源,提供参考。 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阖闾见白喜而问曰:「寡人国僻远,东滨海,侧闻子前人为楚荆之暴怒,费无忌之谗口,不远吾国,而来于斯,将何以教寡人?」喜曰:「楚国之失虏,前人无罪,横被暴诛。臣闻大王收伍子胥之穷厄,不远千里,故来归命,惟大王赐其死。」阖闾伤之,以为大夫,与谋国事。吴大夫被离承宴问子胥曰:「何见而信喜?」子胥曰:「吾之怨,与喜同。子不闻〈河上歌〉乎?『同病相怜,同忧相救1>。惊翔之鸟,相随而集。濑2>下之水,回复俱流。』胡马望北风而立,越鷰向日而熙,谁不爱其所近,悲其所思者乎?」被离曰:「君之言外也,岂有内意,以决疑乎?」子胥曰:「吾不见也。」被离曰:「吾观喜之为人,鹰视虎步,专功擅杀之性,不可亲也。」子胥不然其言,与之俱事吴王。
(1) 同忧相救:有相同忧戚的人互相救助。见「同忧相救」。
(2) 濑:沙或石上浅而急的流水。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同病相怜」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吴越春秋》这本书,记载了春秋时吴、越两国的历史。伍子胥原为楚国大臣,楚王听信谗言杀害其父兄,伍子胥因而逃到吴国,受到吴王阖闾的重用。后来楚国的白喜也因其祖父被谗言所陷,遭平王杀害,而投奔到吴国。伍子胥向吴王引见他,使他也同样受到阖闾的重用,并常与之商讨国事。吴国的另一大臣被离相当不解,便问伍子胥说:「您为何初见白喜就如此信任他?」伍子胥回答:「这是因为我的遭遇和白喜一样。你应该听过〈河上歌〉吧?里面有一段歌词说:『同病相怜,同忧相救。』就好像受惊的群鸟,聚集而飞;受阻的流水,回旋聚合。我这样是同病相怜。有谁不会因思念故乡,而更同情和自己有类似遭遇的同乡呢?」「同病相怜」就是直接摘自此处的一个成语,被用来指有同样不幸遭遇的人互相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