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最近发展区(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 ZPD)
ZPD的定义
- 儿童的问题解决能力在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侪协助下,能诱发潜在的能力,使其表现超越平时的水准。而在成人或有能力的同侪协助下进行像搭鹰架一般的学习过程称为「鹰架作用(scaffolding)」。维高斯基认为儿童的学习能力有两种水平,一是现有的水平,即现下经发展而拥有的能力;二在鹰架作用下表现出的解决问题能力,即经协助下出现的能力,此二者间的差距即为最近发展区,为潜在的发展区块,也是教学可努力的地方。ZPD的观念认同师生互动与同侪合作的重要。
ZPD的教育意义
- 维高斯基不认同传统教育依学生智力施教的方式,因为这样会忽略学生的潜能,他主张老师应提供一个「接近全知但非全知」的情境,并适时提供协助,以诱发学生的潜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维高斯基认为教学要有效,则必在ZPD中进行。由此可知教学是否有效在于老师是否适时提供协助,故维高斯基主张「适时辅导」是教学要件。
ZPD的教育应用
- 1.依学生的发展及学习状况设计教学方式,并持续评估。
- 2.营造合适的学习情境。
- 3.认知师徒制。
- 4.合作学习
- 5.采「动态评量」,在教学历程中同时进行「教」、「学」及「评量」。
- 6.采能真正衡量出学习者真实能力的评量方式,称「真实评量」,评量的范围含专门知识、学习方法与态度。
- 7.促进认知发展的方式:
- 示范:楷模的示范。
- 立即反应:增强与惩罚。
- 回馈:提供标准的参照。
- 教导:适量的教导。
- 发问:训练表达的能力。
- 认知组合:提供可操作的教材。
关键字
- 中文关键字:最近发展区
- 英文关键字: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ZPD
参考资料
何薇玲着。幼儿发展与辅导,2012年七版,页2-36.37、4-29,高点文化事业有限公司。
相关教育资源请参考教育部数位学习入口网: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