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胜也。《尔雅·释诂》:「克,胜也。」;《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五》:「克,胜也。」;《后汉书·郅恽传》:「故能获天地之应克商。」注:「克,胜也。」;《后汉书·桓谭传》:「何征不克。」
二、能也。《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五》:「克,能也。」;《后汉书·郑兴传》:「留思柔克之政。」注:「克,能也。」
三、克己也。《广韵》:「克,克己也。」
四、急也。《广韵》:「克,急也。」
五、必也。《广韵》:「克,必也。」;《后汉书·锺离意传》:「与克期俱至。」
六、杀也。《广韵》:「克,杀也。」;《集韵》:「克,杀也。」
七、铭刻也。《三国志·吴书·贺齐传》注:「谨以克心,非但书绅也。」
八、损削也。明、张自烈《正字通》:「克,损削也。」
九、弱而受刑之谓也。《太平御览·刑法部·赦》:「《尚书大传》曰:『老弱不受刑。弱而受刑,谓之克。』。」
十、与刻通。明、孙伯观《读书通》:「刻,通作克。」
十一、与克通。明、张自烈《正字通》:「克,通作克。」
十二、俗作尅。明、张自烈《正字通》:「克,俗从寸作尅,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