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失人切。
一、展也、舒也。或作信,与申通。《说文解字》:「伸,屈伸也,从人申声。」段注:「屈者,无尾也,伸之反也。屈伸,谣俗共知之语,故以为训。疑此字不古,古但作诎信,或用申为之,本无伸字,以屈伸训伸篆,亦非说解之体。宋毛晃曰:『古惟申字,后加立人以别之。』。」;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伸,不屈也,从人申声。」;三国魏、张揖《广雅·释诂三》:「伸,展也。」;《广韵》:「伸,舒也。」;《集韵》:「伸,经典作信,通作申。」;《易经·系辞上》:「引而伸之。」;《礼记·儒行》:「竟信其志。」注:「信,读如屈伸之伸,假借字也。信,或为申。」;《列子·汤问》:「钩不伸。」;《淮南子·本经训》:「伸曳四时。」
二、欠伸也。体倦则神。《仪礼·士相见礼》:「君子欠伸。」注:「志倦则欠,体倦则伸也,古文伸作信。」
三、展怀也。唐、杜甫〈别蔡着作〉诗:「使蜀见知己,别颜始一伸。」
四、理也。三国魏、张揖《广雅·释诂二》:「伸,理也。」
五、直也。三国魏、张揖《广雅·释诂三》:「伸,直也。」;《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
六、明也。与申通。《后汉书·邓骘传》:「罪无伸证。」
七、尽也。《易经·系辞》:「引而伸之。」疏:「谓引长八卦而伸尽之。谓引之为六十四卦也。」
八、伸之譌字。清、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伸,假借为身。《荀子·儒效》:『是犹伛伸而好升高也。』。」;《荀子·儒效》:「犹伛伸而好升高。」注:「伸,读为身,字之误也,伛身之人而强升高。
九、姓也。《万姓统谱》:「伸意,莆田人,政和进士。」
乙、痴邻切。
一、申也。《集韵》:「伸,申也。」
二、引戾也。《集韵》:「伸,引戾也。」
三、或作敝、抻、撰。《集韵》:「伸,或作敒、抻、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