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兵荒马乱」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兵荒马乱」形容战争所造成动荡不安的混乱景象。此处「荒」和「乱」都是指混乱的景象。「荒」或为「慌」字之假借。所以「兵荒马乱」就是「兵慌马乱」。战乱时候,正是兵士慌忙,战马杂乱。另外,「荒」本来有「凶年」的意思。如:「饥荒」。所以「兵荒」也可以解释为「战争所造成的灾害」。出现这句成语较早的文献,如元代无名氏《梧桐叶.第四折》写到牛尚书提到正旦(女主角):「一向收留在俺府中为女,也是天数。不然,那兵荒马乱,定遭驱被掳。」指的就是战乱景象。不过在宋代傅肱《蟹谱.卷下.兵证》有一条资料,说:「吴俗有『虾荒蟹乱』之语,盖取其被坚执锐,岁或暴至,则乡人用以为兵证也。」意思是说吴地有「虾荒蟹乱」的俗语,如果忽然间涌现大量的虾蟹,当地人会把这种情形当成兵灾的徵兆。「兵证」就是「兵灾的徵兆」。这条资料讲的虽然不是「兵荒马乱」,但是也许有所相关,所以附在这里作参考。后来「兵荒马乱」可能就是出自此处,用来形容战争所造成的混乱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