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成语词典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解释如下:↓
目录 |
《孟子.告子上》(1)孟子曰:「仁之胜不仁也,犹水之胜火。今之为仁者,犹以一杯水救一车薪之火也。不熄,则谓之水不胜火,此又与(2)于不仁之甚者也,亦终必亡而已矣。」
〔注解〕(1) 典故或见于《文子.上德》。(2) 与:支助、赞助。
「杯水车薪」就是只拿着一杯水,却想要去消灭一车子薪柴所燃烧的火。这句成语的典源从孟子的一段话而来。在《孟子.告子上》里面,记载了孟子说过这么一段话:仁的力量很大,它可以像水消灭火一样去消灭不仁的事。但是当今行仁的人并没有真正全心全意去做,力量当然就小了。就好像只拿一杯水却想要灭掉一车子薪柴所烧起来的火,怎么可能办得到?于是不但消灭不了不仁的事物,反而助长它们的气焰,最后还会弄到自己被灭亡。孟子这段话的意思,就好像我们今天有一些为善的人,只注意到善名,并没有真心诚意要去行善,于是对于不善的事情,就会说:「我也尽到行善的一份心了,但是因为社会上坏人实在太多了,所以我也没有办法。」本来善绝对可以胜恶,邪绝难胜正,但是假如社会上充斥了太多虚浮的善,善就会微弱到只剩一杯水的力量,邪恶的势力当然会越来越大,最后是不是就会反过来,把善的势力给取代了呢?由此看来,孟子「杯水车薪」的比喻是很具警惕意义的。后来这句成语多用来比喻力量太小,无济于事。
见《文子.上德》
金之势胜木,一刃不能残一林;土之势胜水,一掬不能塞江河;水之势胜火,一酌不能救一车之薪。
于事无补、无济于事
不无小补、大有助益
宅强每天足不出户,却想要成为阳光大男孩成天有气质美女相伴,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