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修订版
解释如下:↓
来源:辞典简编版
解释如下:↓
色盲亦称「色觉辨认障碍」,是指无法正确感知部分或全部颜色间区别的缺陷。通常色盲发生的原因与遗传有关,但部分色盲则与眼,视神经或脑部损伤有关,也可由于接触特定化学物质。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在发现自己是色盲者后,于1798年出版了第一部论述此问题的科学专着《关于色彩视觉的离奇事实》。由于道尔顿的研究,该缺陷常被称为道尔顿病,不过目前多用色盲中的一种——绿色盲以描述道尔顿的缺陷。红绿色盲人口占全球男性人口约8%,女性人口约0.5%。其中约6%人口为三色视觉(色弱),约2%人口为二色视觉(色盲),极少数为单色视觉(全色盲)。色盲通常被认为是一种缺陷,然而在特定情形下,色盲者相比于正常辨色力者更有优势。不少研究指出,色盲者在光线较弱时视力较强,并且更擅长识别特定颜色的伪装。这在天择说上可解释先天性红绿色盲在人群中惊人的高发率。
眼睛之所以能辨识颜色,是由于眼睛存在三种能辨色的椎状细胞,这三种椎状细胞分别能吸收不同波长范围的光,分别是蓝、绿、红(即光的三原色)。当椎状细胞受到损伤或发育不全时,就有可能造成色盲。以发生原因来分,色盲可分为先天性色盲和后天性色盲。先天性色盲多为红绿色盲,对于红绿辨色有障碍。大部分与颜色辨识有关的基因多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遗传。由于人类辨识颜色的基因是来自X染色体,故若母亲为色盲者,则其所生的儿子必定是色盲。(因为男性第23对染色体为x-y基因,而色盲母亲会将唯一令下一代有可能遗传色盲的X染色体传全数遗传予儿子。)其详细机制可参见X染色体。后天性色盲的发生原因可能与视网膜、视神经病变有关,例如外伤、青光眼。
来源:教育Wik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