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汝移切。
一、孺子也。《说文解字》:「儿,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明、张自烈《正字通》:「儿,初生子也。一曰婴儿。」
二、子也。《广雅·释亲》:「儿,子也。」
三、男子也。唐、顾野王《玉篇》:「儿,男曰儿,女曰婴。」
四、子女对父母自称曰儿。又古时妇女之自称。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儿实为罪过。」;《月令广义》:「归来恐被儿夫怪。」
五、尊长呼后辈为儿。《后汉书·吕布传》:「布目备曰:『大耳儿最叵信。』。」
六、助词。附于名词之后,构成衍声复词,今读轻声,与所附之名词合而为儿化者。唐、韩琦〈柳絮诗〉:「无限蜂儿作队飞。」;宋、梅尧臣〈梅雨诗〉:「东池虾蟆儿,无限相跳梁。」
七、古文作囟。《集韵》:「儿,古作囟。」
乙、五稽切。
一、弱小也。与倪通。《韵会》:「儿,通倪,弱小也。」
二、老人齿重生也。与齯通。《诗经·鲁颂·閟宫》:「黄发儿齿。」释文:「儿,五兮反,齿落更生细者也。字书作齯,音同,一音如字。」
三、齐之地名。与郳同。《集韵》:「郳,《说文》:『齐地,或作儿。』。」
四、姓也。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以国为氏》:「儿氏,即郳氏也。或省文作儿。」;宋、郑樵《通志·氏族略·以事为氏》:「儿氏,吴郡有语,儿生而能语,子孙氏焉,又河南官氏志,贺儿氏改为儿氏。」;明、彭大翼《山堂肆考》:「邾武公封次子于郳,失国,子孙避仇,改为儿氏。」